有一位父亲带着正念初二的孩子来法院起诉,要求前妻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孩子的父母于2005年就已经在法院的调解下离婚,孩子跟随父亲生活。后因父亲是低保对象,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带着孩子再次来到法院,要求前妻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法官在询问了双方的情况后,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在离婚后再婚了,但是经济能力也不是很好,也是低保户,所以对于孩子的母亲来说每月要再拿出一部分钱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是相当困难的。
一开始原告的母亲就说没有能力再支付任何抚养费了。当时法官就让原告搬了一个椅子在自己母亲的身边坐下。希望借助这样的行为,让原告的母亲真正感受到亲情的存在,用心去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真正的为自己的孩子打算一下。而不是一概的推卸责任。法官在耐心倾听了双方陈述的情况,了解到原告的母亲在离婚后,一直都没用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为此,心生怨气不愿意去承担抚养的义务。于是法官就让原告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母亲,并且要求原告也尽下作为儿子的义务,多去看望母亲。运用这样的方法拉近原告和母亲之间的距离。并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原告在法官的鼓励下亲口叫了自己的母亲后,原告及其母亲都热泪盈眶。最后原告的母亲终于同意每月支付四百元的抚养费。并且在调解结束后原告就跟随自己的母亲,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心理学家曾经说:“孩子是以家庭为中心而根植于其中的,他的语言、概念及思想方式等,最初都是从与父母的互动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和最持久的一种,父母不仅用言语教育孩子,还是孩子行为模仿的榜样。家长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心智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社会变迁使得离婚率升高。离异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而且也表示家庭面临解组,对子女而言,更是特殊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受影响最深的往往不是双方当事人,而是子女。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父母的离婚对于孩子的打击,仅次于死亡。当家庭发生"地震"动荡不安,父母在大发雷霆、摔东西大吵大骂时,你是否看见蜷缩在墙角下的孩子,正瞪着那双惊恐的眼睛?
在这个案例中,苏州市虎丘法院的法官运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为原告谋取了最大的福利。这种福利不仅仅是那每个月400元的抚养费,而是母亲和儿子之间最最珍贵的亲情。如果每个法官都能做到这样,那么维护青少年的利益将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维权的青少年也将真正体会到法官们带来的福音。